為什么再沒有1999元的旗艦手機了?
欄目:家電新聞-行業新聞 時間:2021-04-21 來源:中國家電網 作者:編輯
-
【劃重點】: 最近幾年,手機的選擇越來越多,但旗艦機卻賣得越來越貴了。 2021年開年以來,OPPO新旗艦Find X3 Pro 5499元起、vivo X60 Pro+ 5998元起,承諾硬件綜合凈利潤率不超5%的小米11 Ultra也
【家電資訊-家電新聞 - 行業新聞,作者:編輯】最近幾年,手機的選擇越來越多,但旗艦機卻賣得越來越貴了。
2021年開年以來,OPPO新旗艦Find X3 Pro 5499元起、vivo X60 Pro+ 5998元起,承諾硬件綜合凈利潤率不超5%的小米11 Ultra也賣到了5999元起,更不用說小米首款折疊屏手機——小米MIX FOLD更賣上了10999元的價錢,成了小米第一部“萬元機”。
“以前是沒錢買小米,現在是沒錢買小米。”人們眼中平易近人的國產手機品牌,已經集體“叛逃”,躋身高端手機之列。
一、再見,1999元
一方面,以華米OV(華為、小米、OPPO、vivo)為代表的國產手機品牌,售價屢創新高。
2011年“為發燒而生”的小米初代旗艦M1只要1999元。如今,5999元起售的小米11 Ultra,讓小米旗艦機的價格在10年里翻了三倍——遠超通脹速度,這甚至還沒算上更昂貴的“玩具”折疊屏手機。
在線下叱詫風云的“藍綠廠”,不僅有價格多年徘徊在2000元的主流手機,也有采用高通年度旗艦芯片的高端手機,不過這些真旗艦通常不是主打型號。但到2018年,隨著OPPO Find X 和vivo NEX兩款高端手機的問世,OPPO和vivo在4000元價位的產品上投入了更多精力和市場預算,并且越做越貴。
另一方面,蘋果和三星兩家高端手機品牌的執牛耳者,旗艦機價格同樣一年更比一年高。以蘋果為例,2009年大陸發行的首部iPhone 3GS官方售價3999元,到了2020年,蘋果最新旗艦——iPhone 12 Pro Max起售價高達9299元。
近10年6大手機品牌旗艦機型起售價格走勢 | 放大燈團隊制圖
為什么旗艦機賣得越來越貴?是人們已經富起來,手機廠商就要多賺錢嗎?
二、每一個零件都不是無辜的
你的手機究竟值多少錢?這得問手機硬件成本,也就是手機的物料成本(Bill of Material,簡稱BOM)。
旗艦手機連年漲價,有相當大的比例,都漲在了物料成本上。
同樣以蘋果為例,根據行業媒體TechSugar和分析機構TechInsights的數據,iPhone 3GS的物料成本只有172.46美元。接下來數年,iPhone的物料成本一點點邁過200美元、300美元和400美元的大關。到2019年,iPhone 11 Pro Max的物料成本陡增至490.5美元,幾乎逼平iPhone 4的發行價(16G版本的iPhone 4發行價為499美元)[1]。
去年,由于加入5G、換新屏幕等原因,iPhone 12的物料成本比iPhone 11又高出21%[2]。
再看國內,消費者心目中高配低價的小米,也得面對物料成本不斷走高的現實——2011年發售的小米M1,物料成本不足900元人民幣[3],到2020年,小米10的物料成本已經高達3088元人民幣,是前者的三倍多[4]。
為什么手機硬件的成本漲得那么快?當然是為了更好的用戶體驗。
從歷代iPhone的物料成本變化里看得出,漲價幅度較大的手機組件主要有四種,分別是屏幕(Dispaly&Touch Screen)、攝像頭(Camera)、處理器(Processor)和機電系統(Mechanical/Electro-Mechanical)。
近十年間,智能手機行業的重大變革,都伴隨著這四種手機組件的迭代和漲價。
屏幕
其中,漲幅最大的組件是屏幕。高刷屏、曲面屏、2k屏……今天旗艦手機的一塊屏幕(約90美元),就相當于2/3部小米手機1的總物料成本(約140美元)。
圖 三星Galaxy Note 20 Ultra物料成本丨圖源:Counterpoint片描述
屏幕和用戶的視覺感受直接掛鉤,因此手機廠商在屏幕上相當下功夫。
從早年廉價的TFT屏,到后來用戶為LCD屏和OLED屏孰優孰劣吵得不可開交,如今AMOLED屏成為旗艦級標配。手機們有了更輕薄的機身、更高的對比度和更低的屏幕功耗,但廠商為此付出了更高的制造成本。
根據東方財富研究院2018年的研報,以5.5寸屏幕為例,受加工設備及勞動力成本等影響,AMOLED屏的成本比同尺寸LTPS LCD屏高出30%[5]。
這還只是普通的方形屏幕。而2016年第一代小米MIX開啟了消費者對全面屏的想象,也給友商們增添了新的“負擔”。全面屏顯示往往需要對屏幕進行異形切割,切出U型、R角、L角、圓孔等開槽。
根據國信證券2017年的數據,若將屏幕比例16:9的5.5寸屏幕換成比例為18:9的6寸全面屏,因切割效率下降,單塊屏幕成本將提高1美元,單價則會上升2~8美元[6]。國金證券2019年的報告也顯示,不同規格的屏幕在價格上體現出了較大差異——OLED劉海屏價格最高、曲面屏價格次之,LCD全面屏最便宜[7]。
不同規格的手機屏幕的價格差異 | 圖源:國金證券
攝像頭
攝像頭成本上漲,是因為堆料。
近10年里,旗艦手機的像素越來越高,從百萬級別到千萬級別,如今的安卓手機動輒像素過億;手機攝像頭的構成日益復雜,從單攝到雙攝,現在四攝五攝的“炮筒”結構成了安卓旗艦的標配。
IDC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搭載雙攝及以上的手機占比已經超過80%,其中三攝以上機型占比達到60%左右[8]。
復雜的相機模塊,拉高了手機攝像頭的物料成本。國信證券報告指出,2015年相機模塊的成本僅占智能手機物料成本的5%[9],而在iPhone 11上,相機模塊(73.5美元)占到整機成本(490.5美元)的15%。
現在的新機,不在攝像頭上做點噱頭,甚至不好意思拿出手。
2021年推出的幾款安卓旗艦機里,vivo X60 Pro+搭載了蔡司的鏡頭、一加9 Pro定制了索尼IMX789并與哈蘇聯合調校、小米11 Ultra則首發了三星的GN2傳感器——一塊接近卡片相機尺寸的CMOS。
處理器
隨著芯片工藝的技術迭代,處理器的制程越來越先進,但設計和制造成本卻越來越高。
天風證券2020年的報告顯示,制程大于22nm時,芯片的設計成本在2000萬到8000萬美元之間,漲幅并不高。一旦制程進入16nm以內,其設計成本迅速增加,16nm芯片需要1.06億美元,7nm芯片需要2.98億美元,5nm則需要5.42億美元[10]。
不同制程芯片的設計成本 | 圖源:天風證券述
芯片的成本直接體現在手機處理器的價格上,仍以iPhone為例,32nm的A6芯片單顆成本為13美元,16nm的A11芯片成本則為27.5美元[11]。
通信技術的迭代,也逼著手機廠商換用最新的芯片。根據興業證券的數據,5G手機的內存芯片、基帶芯片、CPU等成本是4G手機的1.85倍。其中,5G手機內存芯片成本為85.4美金,而4G手機內存芯片平均成本僅為59美金[12]。
機電系統
最后,旗艦手機上集成了越來越多的傳感器,如多麥克風、多揚聲器、各式傳感器、線性振動馬達,甚至是激光雷達。這些機電系統,又給手機帶來了額外的成本。
隨著多種重要部件的迭代和漲價,手機成本越來越貴,旗艦手機就差把“窮人勿擾”寫在臉上了。
三、行業升級的單行道
這年頭,也不是沒有便宜手機。
雖然旗艦機價格越來越高,但只造旗艦機的品牌少之又少。手機廠商們往往采用多品牌戰略,早年有紅米、榮耀這樣走性價比路線的子品牌,近年來,以Realme、iQoo為代表的新品牌或產品線,都直接面向年輕玩家。某種程度上說,這些高性能、有一定價格優勢的產品,才是繼承了當年小米“為發燒而生”衣缽的產品。
既然有物美價廉的產品,為什么旗艦機偏要賣那么貴呢?
天價旗艦機,并不是手機廠商想“勸退”消費者,而是綜合考量用戶需求、設備成本與打造品牌競爭力等多方面因素后,廠商們都做出了相似的決定:造更高端的手機,賣更高的價格。
在小米公司的十余年歷史里,因為“高性能、低總價、短板明顯”,幾次沖擊高端市場都談不上成功。“干了十年,大家覺得小米還是中低端,我挺郁悶的。”雷軍在2020年11月的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表示,小米的產品只有在貴的價格上立住了,才能得到認可[13]。
怎么打破這種低價的怪圈?當然要依賴技術:全球首發的配置、自主研發的功能。如今國內手機廠商在一些技術上已經追平國際公司,也能借強大的市場“鈔能力”拿到一線供應商提供的最新技術。在這個時間點上,它們急于擺脫刻板印象,樹立更加高端的品牌形象。對于這個話題,這篇文章中有更加詳盡的分析:《小米OV的增長焦慮:銷量反超華為,卻難接住高端市場?|深網》
消費者也認同技術升級帶來的漲價——更貴的手機賣得更好了。長江證券2018年的研報顯示,智能手機的市場結構正從金字塔型向T字型演變,高端手機的市場比重快速提升[14]。
事實也有另一面: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仍以中低端用戶為主體,中低端用戶為主體的結構,購買3000元以下手機的消費者占比達到74.4%。越做越貴的旗艦機,只是為剩下那25.6%人準備的。但這四分之一的用戶,往往更能成為市場的風向標,他們就是生活中的KOL(Key Opinion Leader)。
在被網絡拍平的時代,廠商們先用昂貴的高端機塑造品牌“栽樹”,后用中端機鋪貨占領市場“乘涼”,也不失為一種高效的市場營銷手段。
數據表明,旗艦手機連年漲價,阻礙不了中國移動互聯網網民的連年增長;而我們當然樂于見到廠商們競逐高端,有更充分的成本空間去探索差異化的產品,畢竟誰也不想回到那個“科技以換殼為本”的時代,對嗎?
References:
[1] 歷代iPhone硬件成本與售價對比,蘋果開始妥協了嗎?
[2] BoM Analysis: iPhone 12 Costs 21% More Than iPhone 11
[3] 小米手機專業拆解:物料成本不足 900 元人民幣
[4] 小米10頂配BOM成本曝光:約合3088元 雷軍真心“交朋友”
[5] 面板蟄伏時,靜待騰飛日
[6] 邁向5G時代,電子行業迎來第二輪大創新
[7] 智能手機AMOLED大勢所趨,顯示面板行業觸底回升
[8] 從智能手機到自動駕駛,光學創新引領先機
[9] 智能汽車開啟車載千億賽道
[10] 從um級制造到nm級制造——半導體制造行業報告
[11] AI芯片:應用落地推動產品多樣化
[12] 有色金屬深度報告:擁抱金價牛市大周期,把握新能源+材料新機遇
[13] 雷軍:外界對小米有很多誤解 小米產品不都是中低端
[14] “夏耘秋收”消費電子系列報告之一:智能手機長夜漸明
免責聲明: 家電資訊網站對《為什么再沒有1999元的旗艦手機了?》一文中所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有部分內容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本站所轉載圖片、文字不涉及任何商業性質,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不承擔任何侵權責任。聯系QQ:411954607
本網認為,一切網民在進入家電資訊網站主頁及各層頁面時已經仔細看過本條款并完全同意。敬請諒解。
-
- 推薦新聞
- · 深耕全屋用飲水 濱特爾上行成勢開新局
- · 提升智能家居用戶體驗,構建人-系統交互工效學標準體系
- · 王飛躍:人工智能賦能家電產業,將成為中國參與世界競爭的新爆發點
- · 筑牢技術底座,美芝&威靈在2024年家用電器技術大會展示創新成果
- · 2024年中國家電技術大會:以科技創新為引擎,驅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 · CHEATC2024|洗衣機分會:低碳、健康、新型技術助力品質洗護生活
- · 創新釋放品牌“引力波”,恒潔獲中國智能馬桶第一品牌
- · 上海交大陳江平:以“智慧養老全生態方案”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
- · 清華大學譚全銀:塑料污染新公約將對家電產品生產設計產生深遠影響
- · 商務部:預計消費市場將繼續保持回升向好態勢
長虹電視與青年共繪家鄉溫情畫卷,真情5折購活動溫暖人心
-35℃的內蒙古烏加河鎮,迎來了四季沐歌空氣能采暖的“綠色”暖冬
易開得普惠換芯持續迭代,全廚凈水換芯補貼價199元!
想要更高階的視覺體驗,不僅要畫質參數高,還要控光技術的加持!
- 熱點新聞
- · 工業互聯網駛入快車道 騰訊、京東等大廠紛紛入局 這些方向來了
- · ChinaJoy云逛展必備神器!TCL臥室新風空調不僅有健康新風更能溫柔送風
- · 激光電視真的“護眼”嗎?
- · 開學季提升睡眠質量學習效率有妙招,升起TCL臥室新風空調小藍翼
- · 廣東省科技進步獎花落TCL空調!“國際領先”技術吹來智慧新風
- · 長假返工第一天:TCL臥室新風空調保證好睡眠讓你“滿血復活”!
- · COLMO星圖系列洗烘套裝,科技洗護體驗的創新之作
- · TCL空調豪氣抽獎10部五菱宏光MINIEV,新風榮耀之夜創2.89億銷售佳績!
- · 攜手聚力 共渡難關,TCL空調攜手經銷商堅決不讓一臺因受災泡水的空調流入市場
- · 設計釋放理性空間!COLMO TURING空間站榮膺德國iF設計獎
- 最近更新
- · 長虹電視與青年共繪家鄉溫情畫卷,真情5折購活動溫暖人心
- · -35℃的內蒙古烏加河鎮,迎來了四季沐歌空氣能采暖的“綠色”暖冬
- · 深耕全屋用飲水 濱特爾上行成勢開新局
- · 提升智能家居用戶體驗,構建人-系統交互工效學標準體系
- · 王飛躍:人工智能賦能家電產業,將成為中國參與世界競爭的新爆發點
- · 筑牢技術底座,美芝&威靈在2024年家用電器技術大會展示創新成果
- · 2024年中國家電技術大會:以科技創新為引擎,驅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 · CHEATC2024|洗衣機分會:低碳、健康、新型技術助力品質洗護生活
- · 大鯨喜來了!美菱大鯨喜冰箱560新品震撼上市
- · 日報:“中國品牌電視席卷日本市場”